- · 《现代国际关系》征稿要[09/01]
- · 《现代国际关系》投稿方[09/01]
- · 《现代国际关系》数据库[09/01]
- · 《现代国际关系》栏目设[09/01]
- · 《现代国际关系》刊物宗[09/01]
独家 | 杨圣敏:建设现代国家,中国为何没选择(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资料图:江西省遂川县塘湖镇油湖社村。肖元攀摄 中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建设现代国家的过程与过去完全不同。欧洲。这是由于中国历史

中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建设现代国家的过程与过去完全不同。欧洲。这是由于中国历史传统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有过分裂时期,但在秦统一六国后的两千多年里,并没有像中世纪的欧洲那样分裂成无数碎片的地方政府,而是大部分时间都基本统一了。在中央政府。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民族文化从未间断。没有必要重建民族和民族文化。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共性。因此,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始终是一体的,没有必要通过民族同化政策来维护民族凝聚力。直到清末,中国一直保持着集中统一的政府和统一的市场,从未形成凌驾于国家权力之上的宗教。
因此,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不需要像欧洲那样以单一民族为旗帜,反对封建分裂,反对宗教势力,建立统一的政权。与西方不同,中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道路是建设多元化国家。

哪条路更有活力?
在欧洲历史上,建设民族国家是一种进步的实践,但并不是建设现代国家的普遍真理。 18世纪以后,这条道路开始走向反动。
西方国家在内政中实行同化政策,在国际关系中提倡森林法则、零和博弈、掠夺弱者、霸权主义。这造成了无数悲惨的民族冲突,至今仍未停止。
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中国和西方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在国内,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团结、进步;在国际上,中国反对民族中心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各国和各民族互利共赢。
今天,两条不同的道路,哪一条更有活力,更适合人类多元社会?中国各民族日益团结,让我们看到了答案。 (完)
中央民族大学高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生民。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从事民族史和民族学研究,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西北和中亚民族。入选哈佛大学编辑的世界中亚研究学者名录,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在重大民族历史和社会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一批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边境地区稳定的研究报告受到了政府的重视。
文章来源:《现代国际关系》 网址: http://www.xdgjgx.cn/zonghexinwen/2021/082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