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国际政治视野下的美好生活内涵与特征(2)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安全与和平密切相关。在国际政治意义上,和平指的是各国内部,特别是各国之间不存在暴力冲突的现实和可能(4)无论怎样界定“和平”一词,都离不开“暴力

安全与和平密切相关。在国际政治意义上,和平指的是各国内部,特别是各国之间不存在暴力冲突的现实和可能(4)无论怎样界定“和平”一词,都离不开“暴力活动减少”这一意涵。现代和平研究开创者之一、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和平学之父”的挪威学者Johan Galtung曾提出两个有关和平的类似定义:“和平是所有形式的暴力的缺失或减少。”“和平是非暴力的创造性的冲突的转化。”。作为一种社会状态,和平是美好生活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它意味着人们即使不能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也应当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国度与没有战争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和平的塑造与维护需要各国相互信任、共同努力、彼此合作、久久为功,构建全球安全共同体(Security Community),其理想状态是持久和平。持久和平始终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目标之一。中国的孔子、墨子,西方的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对此均有论及。近代以来,关注国际政治和人类命运的西方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家们始终没有远离“永久和平”这一话题,并就此发表过许多极具见地且极富影响力的观点,伊曼纽尔·康德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在中国,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明确提出“争取永久和平”的奋斗目标[6]475-476。尽管“永久和平论”遭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家们的冷嘲热讽和激烈批判,被视为一种天真甚至是危险的主观幻想,但却被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家们视为珍贵的思想遗产,并得到建构主义理论家的高度重视。

无论如何,消除诱发冲突、滋生战争的土壤,维护更真实、更可靠的安全,追求更持久、更稳定的和平,“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5]511,这些理念值得珍视;“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树立合作应对安全挑战的意识,以合作谋安全、以安全促和平、促发展,努力为各国人民创造持久的安全稳定环境”[5]485,这些倡议值得实践。这是因为,它们对于人类追求美好生活都具有重要价值。

(二)开放与联通

美好生活的这一维度主要指向国际行为体跨国互动的良好状况。开放的基本含义是解除封锁与限制,允许他人进入自己所处的空间或领域。从一般意义上讲,人类美好生活不可能在封闭、狭隘的状态下实现,“小国寡民”其实是一种粗陋的“乌托邦”。人类美好生活在空间上应当具有无远弗届的广阔性和延展性,并因此呈现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国际政治视野下的美好生活,意味着人类可以打破或消除国家间、地区间既有的各种物质壁垒和精神隔阂,在日益广泛、更加频繁、愈益深入的跨境、跨地区互动中友好相处、共生共荣。在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曾经不自觉地充当了打破国家间、地区间的物质壁垒乃至精神隔阂的进步力量。深谙历史辩证法的马克思、恩格斯曾写道:“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生产也是如此。”[7]404当然,晚近的资产阶级已经走向了历史的反面,一种新的替代性社会力量正在崛起。

开放需要联通,也造就联通。换言之,开放的需要激发了国家间、地区间联通的形成;而国家间、地区间联通又为相关国家、地区进一步开放确立了基础性条件,并籍此向更高水平的开放迈进。从实践上看,国家间、地区间的联通既可以是硬联通,如道路、桥梁、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联通;也可以是软联通,包括市场、规则、标准等方面的联通。在当今世界,后者已经越来越重要,且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因为国家间、地区间的市场联通有助于促进商品的跨国境、跨地区流动和跨国、跨地区经济活动;规则联通有助于实现各国、各地区在制度、机制、规则等方面的兼容;标准联通则有助于激发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8]。简言之,联通则共进,封闭则各退,联通有利于促进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

开放与联通,潜含着平等、包容、互学、互鉴等人类共同价值。这一切也决定了它们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等级制观念以及国家保护主义、地区保护主义举措是根本对立的。各种形式的国家保护主义、地区保护主义对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危害已被实践反复证明,采取这种策略也许可以使某个国家或地区在较短时期内获得一定收益,但从更长时期和更大范围看,这种获益是十分有限的,也是十分有害的——这种有害,不仅仅针对保护主义政策行为的对象,也包括保护主义政策行为的实施者[9]。

文章来源:《现代国际关系》 网址: http://www.xdgjgx.cn/qikandaodu/2021/0727/647.html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创新与指导作用
下一篇:关于加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外交的思考

现代国际关系投稿 | 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 现代国际关系版面费 | 现代国际关系论文发表 | 现代国际关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